参考答案

React渲染页面的两个阶段:

  • 调度阶段(reconciliation):在这个阶段 React 会更新数据生成新的 Virtual DOM,然后通过Diff算法,快速找出需要更新的元素,放到更新队列中去,得到新的更新队列。
  • 渲染阶段(commit):这个阶段 React 会遍历更新队列,将其所有的变更一次性更新到DOM上

React 15 架构

React15架构可以分为两层:

  • Reconciler(协调器)—— 负责找出变化的组件;
  • Renderer(渲染器)—— 负责将变化的组件渲染到页面上;

在React15及以前,Reconciler采用递归的方式创建虚拟DOM,递归过程是不能中断的。如果组件树的层级很深,递归会占用线程很多时间,递归更新时间超过了16ms,用户交互就会卡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eact16将递归的无法中断的更新重构为异步的可中断更新,由于曾经用于递归的虚拟DOM数据结构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于是,全新的Fiber架构应运而生。

React 16 架构

为了解决同步更新长时间占用线程导致页面卡顿的问题,也为了探索运行时优化的更多可能,React开始重构并一直持续至今。重构的目标是实现Concurrent Mode(并发模式)。

从v15到v16,React团队花了两年时间将源码架构中的Stack Reconciler重构为Fiber Reconciler。

React16架构可以分为三层:

  • Scheduler(调度器)—— 调度任务的优先级,高优任务优先进入Reconciler;
  • Reconciler(协调器)—— 负责找出变化的组件:更新工作从递归变成了可以中断的循环过程。Reconciler内部采用了Fiber的架构;
  • Renderer(渲染器)—— 负责将变化的组件渲染到页面上。

React 17 优化

React16的expirationTimes模型只能区分是否>=expirationTimes决定节点是否更新。React17的lanes模型可以选定一个更新区间,并且动态的向区间中增减优先级,可以处理更细粒度的更新。

Lane用二进制位表示任务的优先级,方便优先级的计算(位运算),不同优先级占用不同位置的“赛道”,而且存在批的概念,优先级越低,“赛道”越多。高优先级打断低优先级,新建的任务需要赋予什么优先级等问题都是Lane所要解决的问题。

Concurrent Mode的目的是实现一套可中断/恢复的更新机制。其由两部分组成:

  • 一套协程架构:Fiber Reconciler
  • 基于协程架构的启发式更新算法:控制协程架构工作方式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