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即层叠样式表,是一种用于样式和格式化网页的强大语言。当你深入研究CSS时,你可能会遇到在CSS选择器中使用冒号( :
)和双冒号( ::
)的情况。这些符号具有特定的含义,并用于定位HTML文档中的不同元素或状态。
了解伪类( : )
让我们首先来研究CSS中冒号( :
)的作用。冒号主要用于选择伪类。但是什么是伪类呢?
在CSS中,伪类允许我们根据在HTML结构中没有明确定义的条件或状态来选择和样式化元素。这些条件可以包括用户交互,比如悬停在一个元素上或点击一个链接,甚至可以是存储在浏览器中的信息,比如已访问的链接。
使用伪类,我们使用冒号( :
)符号将其附加到CSS选择器的末尾。这是一个例子:
a:hover {
color: red;
}
在上面的代码片段中,我们正在针对 a (锚点)元素进行操作,并在用户将鼠标悬停在其上时将其颜色设置为红色。伪类 :hover
表示鼠标光标位于元素上方的状态。
另一个常用的伪类是 :visited
。它允许我们为用户访问过的链接设置样式。以下是一个示例:
a:visited {
color: purple;
}
在上面的代码中, a:visited
选择器将已访问链接的颜色设置为紫色。这是一种向用户指示他们已经访问过的链接的有用技术。
伪类可以与其他选择器结合使用,以针对特定的元素。例如,可以使用伪类来选择其父元素的第一个子元素: :first-child
:
li:first-child {
font-weight: bold;
}
在这个例子中, li:first-child
选择器针对其父容器中的第一个 li
元素,并将其应用为粗体字重。
要探索CSS中可用的伪类的全部范围,你可以[参考MDN][]上的详尽文档。
伪元素( ::
)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伪类,那么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转向伪元素,它们在CSS选择器中用双冒号( ::
)表示。
伪元素使我们能够选择和样式化元素内容或结构的特定部分。与基于条件或状态选择元素的伪类不同,伪元素用于在元素内部创建额外的元素。这些伪元素在HTML结构中并不存在,而是由CSS生成的。
一个常用的伪元素是 ::before
。它允许我们在元素内容之前插入内容。这是一个例子:
p::before {
content: ">> ";
}
在上面的代码片段中, p::before
选择器在每个 p
元素的内容之前插入字符串“>>”。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向布局添加装饰性或信息性元素。
同样地, ::after
伪元素在元素内容之后插入内容。这是一个例子:
p::after {
content: " <<";
}
在这种情况下, p::after
选择器在每个 p
元素的内容后面添加字符串"<<"。
总结
总之,CSS中 :
和 ::
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用法和目的。冒号( :
)用于选择伪类,允许我们根据条件或状态(如用户交互或浏览器信息)来定位元素。另一方面,双冒号( ::
)用于选择伪元素,使我们能够在元素内创建额外的元素或样式特定的元素内容或结构部分。